首页 >> 杨韵禾

巨头公司争相造城留人当程序员不是为了糊口何东均

2022-09-30 06:49:44

巨头公司争相造城留人:“当程序员不是为了糊口”

巨头公司争相造城留人:“当程序员不是为了糊口”...

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,美国曾兴起过一种特殊的建筑群落:公司城(Company Town),企业主们便是这类聚居区的主人。他们为员工提供优质廉价的住房和完善的配套设施,但与此同时也会对其施之以家长式的管理。因此,Company Town在美国商业史上一直毁誉参半。近来,硅谷又传出了Facebook、谷歌和亚马逊等巨头要为员工造优质居住区的消息,这引发了不少媒体的担心:这些科技巨头会成为相应社区的“统领”吗?他们会对其中居民施以何种管理?会让家长制死灰复燃吗?

“我当程序员可不是为了糊口的!”

今年2月底,一个年近40岁、税前工资16万的推特工程师在接受《卫报》采访时,就差没骂娘了。而他不过是硅谷屌丝集体照中的一个像素而已。

在硅谷,无论多丰厚的工资都会像冰块一样融化在炙热的高消费中。那些表面看上去优越的待遇就像黑暗花园中的一束光,吸引着无数小飞虫趋之若鹜,然后把这些小虫子都掐死在现实的黑洞中。

所以当某小青年一脸期待地在美版知乎“Quora”上询问“12万美金的年薪能在湾区过上何种生活”时,他收到了无数大叔扎心的爱抚,汇总成一句话就是:假使你有房无贷,这笔钱还够你享受青春;但假使没有这点前提条件,那么你可以和中国北上广的苦逼青年们拜把子了:难兄难弟嘛。

你看,焦点还是在房子上。

不是人人都有毅力蜗居在停车场里攒首付的,所以逃离成了睡里梦里都忘不了的主题。来看看下述数据:

去年九月,在线求职平台Woo数据显示,29%的湾区科技员工正在找寻离开此地的工作机会,而该比例在2015年为22%;

今年6月16日,美国加州酒业发展局发布数据称,5月旧金山的就业人数降至54.26万人,为2016年6月以来的最低;

今年7月23日,美国求职网站Glassdoor发布数据称,过去五年内圣何塞地区与软件相关的工作岗位增长率下降了7.7%;

臣民们要回家种地去,王们自然坐不住了。最沉不住气的要算谷歌和 Facebook了。先说谷歌。据说为了能持续在山景城拿地、保地,这几年谷歌跟地方政府一直在掰腕子。直到去年,它才通过置换,从领英手里拿回了对方于前年从当地政府获批的、数百万平方英尺的商业地产。随后它便对外宣布,要在部分地块上为员工修建廉价模块房;而Facebook则更是大手笔。今年7月,该司宣布要扩建其位于加州门洛帕克市(Menlo Park)的总部,将其命名为Willow Campus,并在其中新增1500套住房。除要将225套住房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对外租售外,Facebook还要为准居民们提供杂货店、药房等配套设施。

这代表了“公司城”在美国的复苏吗?

这大概是 Facebook放出上述消息后,外媒们猜测最多的话题了。

那什么叫“公司城”呢?根据维基百科的解释,公司城(Company Town)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城镇模式,兴起于十九世纪末,繁盛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。其地理位置通常位于偏远地区,往往以伐木厂、炼钢厂或造车厂等大型工厂为中心向外扩展。“城”里几乎所有的基础设施(包括房屋、店铺、学校、市场甚至医院、教堂等)都归同一企业所有;而其中的居民也几乎都是在该企业或企业下属的城市机构内工作。这些居民与企业之间存在着“一损俱损,一荣俱荣”的关系,若企业发展得力,则该聚居区往往能吸引外部居民和其他企业入驻,从而变成真正像样的城镇;若不然,大量居民便会辞工外迁,另谋生路,从而令该聚居区最终走向萧条。

好时为company town建造的漂亮建筑

虽然形式特殊,但这种 Company Town绝不是美国独有。从苏联、法国到加拿大,从日本、印度到多米尼加,全球国家多半都有(或曾有过)几座公司城。法国的米其林城、日本的日立市、丰田市……现在都还在运转,而美国,自从1920年代进入战后经济繁荣后,工人们便不再需要仰赖雇主面面俱到的供应了,加上交通日益发达,他们也不再需要就近企业居住,所以渐渐地,美国的公司城便日趋没落了。

然而冷落了近半个世纪后,如今继任者们:Facebook和谷歌等:又要把榔头挥起来了。这是否代表着公司城在美国的复苏?效法者又会有谁呢?此外,还有个重要问题就是:我们真的需要从摇篮到坟墓的“理想国”吗?

一般公司城的建立都伴随着颇具争议的家长制。维基百科认为,西方的企业家长制之所以曾被广为接受,是因为很多企业家都曾认为:像家长一样给予、像家长一样管理,这既是一种道德责任,也是一种宗教义务。譬如米其林的前总裁弗朗索瓦·米其林就曾说过:

“家长作风就是这样一种观念:人们一无所有而你又拥有一切,所以必须给予他们一切。同时你比他们更清楚哪些东西对他们有好处。这就是家长作风。”

也就是说,家长制代表着一种“给予与主宰时刻并存”的状态,发展到极限,就是“从摇篮到坟墓,无所不包、无所不管”。近现代商业史上力图做到这种程度的企业层出不穷,其中,上文提及的米其林便是典型代表之一。

根据《米其林传奇》一书的介绍,在法国大多数企业还在沉睡时,米其林就已经开始为员工打造从生到死、全方位无死角的福利帝国了。1909年到1929年,将近两千套廉价住房在克莱蒙费朗拔地而起,“米其林城”渐渐成型;以该“城”为中心,一个个诊所、学校、教堂、合作社甚至体育场、健身馆、狩猎场……都应运而生,以致到了最后,不少工人都是“在米其林诊所出生,在米其林学校完成从托儿所到技校的教育,在米其林合作社购物,在米其林教堂祈祷,在米其林各协会内娱乐,甚至死后,遗体也会被送上配有米其林轮胎的灵车”。

米其林为员工建立的诊疗所

从起点到终点,米其林式的“周到”已经让人叹为观止,但殊不知,比它更登峰造极的还大有人在。譬如美国的铂尔曼酒店品牌的创始人乔治·铂尔曼。1880年,此人在芝加哥市以南14公里处买了一块约3500英亩的地,并很快建造了一个五脏俱全的现代化小镇。在此生活的人们可以享受那个年代相当难得的城镇设施,包括图书馆、剧院、旅馆、街心花园等。不过不久后,该镇就因为在管理上越来越专制而饱受诟病。据相关文献的介绍,铂尔曼本人成了该镇的君主。他禁止居民出版独立刊物、发表公开演讲,也禁止他们举行公开集会。他的调查员们有权入户检查卫生、有权废除工人的承租权。这还不算,居民们甚至连读什么书、看什么戏都要在铂尔曼的监管范围内。积怨旷日持久,以致有工人曾这样诉说自己的怨毒:

“我们生在铂尔曼的产房,吃在铂尔曼的商店,受教在铂尔曼的教堂……等我们死了,还要葬入铂尔曼的地狱。”

后来到了1839年,美国滑入经济大萧条,铂尔曼迫于经济压力大幅削减工人工资却拒绝降低房租,结果终于招来了几场罢工,一个曾被政府赞誉为理想小镇的Company Town,从此走入穷途。

然而这并未浇灭美国企业主们兴建理想国的雄心。1909年,巧克力大王米尔顿·好时再度为员工造城。除继承了为员工营造精致城池的理念外(室内管道、中央供暖、垃圾收集服务以及各类娱乐设施一应俱全),米尔顿还立志要让自己的小城成为“没有贫穷,没有烦扰,没有罪恶”的小天国。因此,他也像铂尔曼一样让居民时刻处于监控之下,譬如,进入下班时间后,居民都有义务接受调查以证明自己没有过量饮酒……终于,1937年,抗议爆发并引发了流血冲突,米尔顿的“统治”自此宣告结束。

结语

当然,铂尔曼和好时先生留下的城池并未被铲除,而是作为商业史上的遗迹存留至今。也正因为此,当Facebook们传出要造城的消息时,媒体们的记忆才会被飞快唤醒。而他们担心的理由就在于:美国的企业文化发展到如今,家长制作风似乎已被扫入角落,但这一成果的前提条件是:企业只对员工8小时内的行动有管理权。如今,一座设备更胜往日的城池近在眼前,建造者又已对外公开宣布,自己对其中一切都拥有管理权,入住其中的员工等于把自己的一天24小时重又交托给企业,这种情况下,Facebook们该如何保证自己不把意志强加给员工、让他们在不以自由为交换条件的前提下,享受到令人心安的福利呢?

我们等待科技巨头们的答案。

常州市玉麟刀具厂

佛山一号墙建材有限公司

深圳市华远智能设备有限公司

秦皇岛市天丽商贸有限公司第一分公司

深圳市稳进科技有限公司

义乌市新恒饰品加工厂

永康市三帝工贸有限公司

保定市康瑞门窗装饰工程有限公司

北京彤天俊采科技有限公司

杭州推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

友情链接